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医院暂停了一段时间的线下挂号业务,推出线上预约服务,要求实名认证。按理说,“*牛”很难再通过连夜排队、插队抢号等手段囤积号源了,更多患者能公平挂到号。可是,本报读者来信版近日收到多封来信,反映网上挂号难的问题。(2月8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这个游走在灰色产业地带的职业频频进入大众视线,“*牛”抢号也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医院号源,再高价卖出,这是“*牛”的常规操作。针对“*牛”抢号的上策,医院也相继采取了“实名认证”的对策。但问题就在于,医院方推出线上实名预约挂号,“*牛”为何又能“抢占先机”,获取号源?笔者认为,整治该乱象,要警惕“实名认证”并非“真实名”。
笔者了解到,医院线上预约挂号的实名认证需要填写就诊人姓名、身份证号及手机号进行绑定,医院甚至在挂号系统中加入人脸识别技术来确保患者身份的真实性。而“机智”的“*牛”们利用自己开发的抢号软件“锁住”号源,将就诊人的个人信息索要来进行填写,完成线上预约。面对人脸识别的考验,“*牛”们也不慌张,他们让就诊人先录一段视频,然后在页面录制和回滚,通过跑脚本的方式劫持挂号页面,获取号源。看似奏效的应对策略还是被“*牛”们逐个击破,医院挂号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漏洞,“实名认证”也并非真实名给了“*牛”可乘之机。
实名预约挂号本是确保医疗资源公平合理利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重要举措。而“*牛”突破实名的防线进行抢号,则是在浪费他人就医机会的基础上满足一己私利。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公民平等享受基本医疗保障,患者本可以通过正常的步骤、合理的价格进行治病就医,迫于“一号难求”的压力,不得不从“*牛”手中买号,并为此承受更高的就医成本。这一行为更是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医疗资源被浪费,加剧了普通百姓的看病难。打击“*牛”高价预约,医院抢号乱象刻不容缓。
一方面,医院方要不断强化技术支撑,提高挂号系统的管理水平与能力,确保“实名认证”的安全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医院还应该在发放号源上多下功夫,比如根据专家预约情况调整号源发放,拓宽放号的渠道,将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再利用,让患者拥有更多的就诊机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遏制“*牛”钻空子,维护医疗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文/詹依依(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