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是个猛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逼杀琅琊王氏的荆州刺史王睿,诛杀颍川世家的南阳太守张咨,孙坚凶名大盛。
袁术早在离开了董卓控制的洛阳之后,他就盯上了荆州这块地,特别是荆州南阳,这里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口百万,这就是妥妥战争后勤基地。
在王睿和张咨死后,荆州基本就处于权力真空了。
刘表此刻临危受命,受董卓控制下的洛阳朝廷指派来做荆州牧。
刘表此刻有些头疼,毕竟荆州现在盘踞着一个孙坚,孙坚的战力太强大,刘表这个空降的荆州牧自然难以抗衡,于是刘表脑门一热,他表奏袁术为南阳太守,想拉拢袁术来对抗孙坚。
袁术自然不愿意眼睁睁地错过荆州,同时袁术又眼红孙坚那一等一的战力。
于是袁术干脆来了个两头通吃,他一面进驻南阳,占据宛城,一面又表奏孙坚为行破虏将*,豫州牧,向孙坚示好。
袁术这种不厚道的选择,这就让刘表难受了,刘表还不能说什么,如果刘表忍着,他正面的敌人就只有一个孙坚,如果刘表翻脸,这就意味着他正面敌人又多了一个袁术。
事实上,环绕在孙坚周围的诸侯们,有一个算一个,不是在朝廷有深厚根基,就是出身于豪门世家,他们对于草根出身的孙坚,保持着一种天然的敌意。
因此对于袁术抛来的橄榄枝,孙坚毫不犹豫就接住了,毕竟在世家把持的东汉朝廷中,世家背景往往拥有一个“*治正确”的光环,这也有利于孙坚壮大自己的势力。
孙坚讨董
孙坚与袁术合兵一处,继续北上讨董。
十八路诸侯讨董,看似声势浩大,事实上在董卓西凉铁骑面前不堪一击,诸侯们各怀*胎,保存实力。
唯独敢出兵的曹操,被董卓部将徐荣一顿伏击打得丢盔弃甲,心灰意冷之下,直接带着自己的大管家夏侯惇南下征兵了。
河东的王匡屯兵河阳津,准备以河阳津为大本营,随时向西攻打洛阳。
董卓派兵佯装作从平阴渡河与王匡对垒,却不想董卓真正的精锐是从另外一侧偷偷渡河,直接对王匡的河阳津形成了合围,王匡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王匡*就这样败亡。
经过几次大败,其他诸侯们都噤如寒蝉,虽然头顶讨董名号,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动兵。
孙坚是个例外。
第一战董卓胜,在孙坚移师梁城东的时候,董卓的部将徐荣趁机突袭孙坚*,孙坚*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幸亏有祖茂用一杆矛顶着孙坚的头盔,吸引了徐荣大*了注意力,这才帮孙坚分担压力,这一战算是孙坚起兵以来正儿八经的第一败。
董卓以为这一战,足够让孙坚知难而退了,却不想孙坚却就此昂扬了起来,董卓自己仿佛沾上了一块牛皮糖。
面对天下共讨,董卓移都长安,他自己则坐镇洛阳,与群雄对峙。
孙坚与董卓的第二战,董卓派出了他的心腹胡轸,率领吕布等将领迎战孙坚,但董卓自己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麾下的凉州*与吕布带领的并州铁骑有了矛盾。
于是这一战,在吕布和胡轸的矛盾中,孙坚率领的豫州兵一破再破,最终攻破了洛阳城,这一破不要紧,还让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孙坚太强了,以至于让董卓脑瓜子嗡嗡的,无奈之下,董卓打发麾下李儒做了使臣,想和孙坚做个儿女亲家,如果有了这层关系,孙坚总该偃旗息鼓,不跟自己做对了吧?
孙坚也是清醒,直接拒绝了董卓的橄榄枝,当然董卓在迁都长安之后逐渐败亡,这是后话。
孙坚在袁氏兄弟之间的风波
看到孙坚率先进了洛阳,屡立战功,袁绍作为天下公推的群雄执牛耳,心里是一肚子的不痛快,在明知道孙坚是袁术安排的豫州牧,他还是派了周昕去做豫州牧。
袁绍这一手,摆明了就是要抢孙坚的地盘,孙坚不满,袁术更不满,在袁术的心里,孙坚就属于自己阵营的人。
首先,袁绍袁术都来自于四世三公的袁家,草根孙坚根本没办法和袁绍扳手腕,显然,孙坚之前和袁术联盟是有先见之明的,否则如果孙坚和袁绍孤*抗衡,袁绍大手一挥,很有可能出现一个“举世讨孙”的局面来。
其次,孙坚的豫州牧,那是袁术正儿八经安排的,袁绍这样做,那就是拿着大耳瓜子在抽袁术的脸,这让一向就不怎么看得起袁绍的袁术怎么忍?
第三,袁绍和袁术本来存在矛盾的,在董卓败亡后,袁绍是有意立刘虞为帝的,这种情况下只要立帝成功,那就是泼天的*治加分,但袁绍的提议却被袁术否决了,这让袁绍本身就记恨袁术了。
第四,袁绍据守冀州,袁术霸占南阳,就当时众多诸侯而言,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谓是庞然大物,因此袁绍袁术两兄弟天然就形成了两个对抗集团的首领,都有吞并对方之心。
第五,袁术之所以否定刘虞成为皇帝,主要原因是刘虞已经成年,袁术更想找一个幼孩作为皇帝方便控制,另外袁术在后面夺取孙策手中玉玺,擅自称帝,由此可见,袁术对于皇帝之位一直都是虎视眈眈。
所以,在周昕带人来接任豫州牧时,袁术毫不客气地带兵击退了周昕。
同时,袁术朝着心心念念的荆州开始下手,袁术派遣孙坚率*进攻刘表。
面对袁术和孙坚联*,特别是孙坚勇武,刘表的抵抗几乎一击即溃,刘表无奈之下,只能向雄踞冀州的袁绍求助。
对于刘表的求助,袁绍未必会感兴趣,但是对于能够阻止袁术掌控荆州坐大,袁绍自然是义无反顾,当然袁绍同样有拉拢刘表的意思。
自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袁绍风闻孙坚得了传国玉玺,传国玉玺这东西*治意义太大,袁绍立刻要求刘表为自己全力夺取传国玉玺。
因此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天下诸侯分成了两个对抗的*事集团,一个以袁绍,刘表和曹操为首,另一个则是以袁术,孙坚和公孙瓒为首。
都是玉玺惹的祸
刘表派兵围堵在孙坚回兵南下的路上,但孙坚硬是凭着勇武,杀出了重重包围。
孙坚是谁?江东猛虎,勇猛霸烈,就算是面对董卓的西凉*,孙坚也是愈战愈勇,打得董卓不得不曲线服软,刘表的围堵之仇,孙坚怎么可能咽得下?
因此在孙坚回到江东根据地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兵备战,准备跨江攻伐刘表。
孙坚之勇,天下诸侯皆知其名,刘表自然心里清楚,他一面巩固着与袁绍,曹操等一种大诸侯的联盟,一面派自己的心腹大将*祖迎战孙坚。
*祖对于孙坚同样是有所耳闻的,因此他没有想着和孙坚正面硬刚,而是抱着半渡而击的心态,凭着长江天险,把孙坚压制在长江南岸。
对于*祖的阻击,孙坚创造了早期类似于“草船借箭”的办法,每天出战佯攻,从而消耗*祖箭矢,一连三日之后,*祖的弓箭攻势果然变得稀稀拉拉起来。
孙坚再把大*分三路强攻,最终*祖败退,孙坚大*成功登上长江北岸,长驱直入,在击破蔡瑁等人的堵截之后,直接兵围襄阳。
襄阳告急,刘表慌乱派遣*祖趁着夜色突围,向大哥袁绍求救,却不想正与围困襄阳的孙坚*撞了个正着。
*祖与孙坚厮杀一阵,*祖抱着突围求援之心,无心恋战,因此一路逃进岘山,孙坚则一马当先,追击*祖。
*祖藏身岘山之中,岘山树木茂盛,地形复杂,因此当*祖看到孙坚冲入岘山时,下令万箭齐发,可怜孙坚一世英雄,南征北战几乎没有敌手,在这岘山中毫无防备地被射杀,一代江东猛虎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