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执牛耳者,唯ETF是也!”
谈及今年的市场,一位投资者的留言,引发了包括财富君在内多人的共鸣,要说今年最火的赛道,那肯定是ETF业务,而具有科创属性的科创ETF,无疑更是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就以11月16日刚刚上市的第二批科创ETF为例,在整体发行持续火爆的基础上,二级市场表现堪称惊艳。其中,科创ETF华夏()11月27日收盘上涨0.83%,全天成交金额达到10.67亿元,再次成功站稳10亿元大关。
而在上市第一天,开盘5分钟成交金额超过2.5亿元,上市以来累计成交金额超过70亿元,最近一周的日成交金额都在10亿元以上,成为目前表现最好的科创ETF产品。
(1)市场追捧
市场冷暖,一目了然。
就在股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ETF基金尤其是带有科创属性的科创ETF,成为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就以科创ETF华夏()为例,财富君梳理了几个数据,看看是否说明了问题:
11月16日,科创ETF华夏()上市的第一天,开盘五分钟成交额达2.5亿元,在所有ETF中排名第一;
11月17日,科创ETF华夏()早盘低开后快速翻红,开盘15分钟成交近亿元,截止收盘,该基金低开高走成交9.19亿元;
11月20日,该基金继续展示交投活跃的特性,全天成交了7.76亿元;
11月21日,科创ETF华夏()上市四天总成交额超37亿元,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
11月23日,科创ETF华夏()全天成交金额,创下其上市以来新高,达到12.22亿元;
11月27日,科创ETF华夏()全天成交金额再次突破10亿元。
而从过去一个月的时间来看,科创ETF华夏()表现更加突出,累计成交金额超过70亿元,在大约30只科创类ETF产品中,它的累计成交金额,仅次于华夏科创50ETF,排名第二位。
科创ETF,炙手可热!
(2)ETF元年
当然,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飞。其实,就从最近的市场热点来看,几乎都与ETF有关:
一是中基协日前发布了年第三季度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单,而在这家代销机构中,券商占据了53家,数量占比持续增加,背后正是受益ETF的崛起;
二是首批创业板中盘ETF申报,首批涵盖包括华夏基金在内的四家公司;
三是第一批科创ETF正式成立,继首批之后,包括华夏基金在内的三家基金公司同日公告,旗下科创ETF正式成立;
……
截至目前,国内ETF数量今年以来成立数量超过只,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全市场共有只ETF,总份额高达1.9万亿份,全市场ETF管理规模近2万亿元。
资料显示,自4年12月国内首只ETF发行以来,年国内ETF整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而在过去三年时间,ETF整体迎来大爆发,今年科创类ETF更是成为大热点。
ETF整体崛起,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3)批量入市
细心的投资者早已发现,今年的ETF基金,基本都是批量入市的节奏。
11月10日,来自证监会网站的消息显示,日前刚刚发布的创业板指数,首批四只ETF产品已经上报,其中包括华夏基金等四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
11月9日,华夏等三家基金公司同日公告,旗下科创ETF于11月8日正式成立。这也是业内官宣成立的第二批科创ETF。就在8月份,首批4家科创ETF获批。
同样在今年8月份,中证0指数推出后,华夏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中证0ETF;9月14日,16家公募基金公司上报了中证0指数增强基金。
单从这些基金的上报就能看出,ETF基金批量入市成为常态,好处是多家公司一起入市,同一起点争抢赛道,而对投资者来说,相对可选择的余地也要大很多。
(4)头部效应
说到今年的基金发行,大家几乎都会给出一样的答案,那就是很难。但是,ETF基金好像是个例外。
就以刚刚成立的第二批科创ETF基金为例,就在11月8日同一天成立的三只基金来看,总募集金额达到55亿元。
其中,科创ETF华夏()最能“吸金”,达到38.95亿元。
相对于整体发行冰冷的格局,上述科创ETF的发行已经“超过预期”,其实,这一点在首批科创ETF中也能得到证实。
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首批4只科创板ETF上市以来规模大幅增长,整体规模已超亿元,增幅近90%。
而从整体来看,科创板今年吸金效应非常明显。
截至目前,科创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超过亿元,科创板50与科创板指数相关产品规模合计占比达95%以上;其中科创50ETF产品规模超过0亿元,较年初规模增加多亿元。
与ETF整体强势相对应,华夏基金旗下的科创50ETF()成为“双千亿ETF”更加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