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通道齐放基金精耕产品发行zokpx5xo [复制链接]

1#
得白癜风的原因

五通道齐放


    基金精耕产品发行


对于在基金公司负责产品设计的金融工程部或产品设计部员工而言,加班熬夜忙产品设计,或许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常态。


    自2010年1月1日起,证监会基金部对基金产品的审批进一步放宽,每家基金公司最多可以同时上报5只新产品,分别为QDII基金、权益类产品(股票基金、偏股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创新类基金和专户“一对多”产品。


        伴随着产品报批通道的放开,基金市场或将演绎新一轮发行大战。在业内人士看来,实行5条通道分类报批新产品,既预示着“一基难求”的局面将发生改变,也意味着未来将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产品发行的种类和速度,基金发行将进入全新的博弈格局。


    “一开始大家会出现‘批文饥渴症’,各基金公司会加快报批节奏;随后市场会慢慢触摸到天花板,大家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行节奏;最终,基金发行将实现由粗放向精耕细作的转变。”某大型基金公司金融工程部总经理认为,2010年的基金发行将经历3个阶段的转换。


    批文饥渴


    “2010年我们打算发行3只公募产品,1只投资于亚洲市场的QDII基金,1只增强型债券基金和1只股票型基金,另外再发行2~3只专户产品。”春节前,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产品设计部总监告诉《中国经营报》,这些产品将从春节后开始逐渐上报到监管部门。


    加快新基金申报速度已经成为基金业内的普遍现象。“我们主要通道的产品都在准备之中。通道放开后,公司对产品的重视程度会加大,会借此机会完善公司的产品线。”广发基金金融工程部总经理邱春杨表示,公司此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主动型股票基金,未来他们将完善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线,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稳步推进QDII产品。


    这是多数基金公司的想法。南方一家以股票型产品为主的基金公司人士称,其所在公司已经申报了3只新基金,分别为QDII基金、债券基金和创新类基金。


    而一些大公司更是申请了5条通道产品。“我们已经上报了股票型基金的发行申请;QDII在申请额度;专户‘一对多’第二批产品已经在和中行、农行洽谈,很快就可以上报;创新产品正和监管层在沟通;债券基金的产品申报工作也正在进行。”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说,5条报批通道是资源,是竞争力,所有基金公司都会加快发行节奏。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0年年初将上演一幕“批文饥渴”群像,各基金公司将全面推进5条通道产品报批,加快新基金发行节奏。在2009年年底以前,基金公司的产品报批主要分为3个通道:创新基金、QDII基金和传统型产品,其中,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债券产品都属于传统型产品,1次只能申报1只产品,等新基金发行成立后才能申报下1只新基金。而实际上,虽然有3条通道报批,但由于大部分基金公司没有QDII额度,创新基金的审批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基金公司的批文申请普遍集中在传统型产品这1条通道上。与此同时,监管层发放基金批文时会考虑市场“平衡”原则。由此一来,一家基金公司一年一般只能发两只产品,新基金批文尤为宝贵,这种情况被基金公司称为“一基难求”,“批文饥渴”由此生产。


    触摸天花板


    虽然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加快产品报批节奏,期望能抢得新产品发行先机,但他们普遍意识到,这种现象并不能长期持续,新基金密接发行一段时间后,将很快触摸到市场天花板。


    从基金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1只接1只密集发行的情况”就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大成基金金融工程部执行总监高贵鑫算了一笔账:传统型产品从设计制作到募集并合同生效,大约需要4个月,以此计算,若偏股型产品和固定收益产品同时运作,每年最多也只能发行5~6只此类产品;QDII基金比传统产品的准备时间更长,估计每年只能发行1~2只;专户产品准备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存在销售渠道和市场容量的限制,估计每年发行数量在10只以内。


    “综合考虑各种产品对公司销售渠道维护能力、投资管理能力的要求,多数基金公司很难在一年内同时应付多只产品的发行。”高贵鑫认为,产品审批通道已经较为宽松,在一定程度上对基金发行节奏有提升作用,但受到设计制作和销售时间的制约,基金产品发行速度也不会无限制地加快。


    而邱春杨则认为,撇开基金公司自身实力而言,有限的渠道容量会让市场很快触摸到天花板。“产品报批通道放开,一开始大家可能比较重视批文,各家基金公司会加快报批节奏,但市场会慢慢地触摸到自身的天花板,会发现渠道的容量事实上是有限的。此时,基金公司会更动态、更完整地理解市场化的发行节奏。”


    邱春杨举例说,2009年发行一对多产品时,第1批可以发行5只,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可以不间断地发行多只产品,非常积极,但市场很快会给出天花板,募集规模逐渐变小,甚至有一些基金公司募集失败,发行节奏随之减缓。


    渠道战场白热化将是2010年基金发行的另一个典型特征。“目前都挤在四大行,渠道容量就这么大,基金必须有自身过硬的东西,也许是业绩,也许是渠道资源,也许是产品创新。”一家排前十名的基金公司市场部副总认为,当市场触摸到天花板后,基金发行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过去的粗放式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


    精耕细作


    “审批通道放宽前,压力在监管机构;通道打开后,发行压力将转到基金公司。”前述基金公司市场部高层认为,2010年,新基金发行更要“精耕细作”。“竞争如此激烈,产品获批后有可能无法发行成功,会对基金公司的品牌带来损失;即便是合同生效,首发规模很小,对公司而言,也是投入产出不匹配。”


    深圳某合资公司的产品设计总监亦持类似看法。“5条产品通道放开,让市场决定产品发行种类和速度,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基金公司经营方式由过去的粗放式进一步向精耕细作转变,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和渠道营销方面。”


    而创新产品则被视为基金公司突围的重要方面。“过去一年发两只产品,基金公司不太敢尝试创新类产品。创新产品需要专家组团评审和点评,基金公司担心产品有可能批不下来,同时还担心市场对新产品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发行规模会比较小。因此,基金业对报批创新产品比较慎重。”前述产品总监认为,产品通道放宽,基金会更愿意尝试创新产品,以特色取胜。


    对于负责营销的市场部人员,也在思考精耕细作的安排。“我们公司的渠道人员有三十个,未来会优化营销结构,调配营销资源。”南方一家大公司市场部人员说,未来会根据渠道客户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例如,ETF产品特别适合在券商卖,ETF联接基金在不同银行的销售情况也有区别。


    这种细分还体现在区域上。“不同区域的客户群,风险偏好各不相同。”这位市场部人员认为,通道放开后,优化客户结构和渠道结构将成为营销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