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月乡野无闲草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佳冻疮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5/8593692.html

三月乡野无闲草

昨天天气晴朗,和朋友相约去挖野菜。

说是挖菜,实则散心,关了这么长时间,就是看看这些绿色都心旷神怡。

拜妈妈所赐,又因为幼年在农村长大,认识不少的野菜,野草。

我的妈妈,十几年前,腿都不能上楼,走路膝盖都疼,又查不出来问题。于是她久病成医,自己买来本草纲目,自己给自己开方子。我常戏称她为王老中医。

她经常用柳枝,桑树枝,松柏枝,还有什么艾蒿熬水,熏,蒸用毛巾热敷膝盖,后来居然就好了。现在健步如飞。

想来产妇出月子要找一百种树枝叶子熬水熏蒸出汗是不是也是一个道理?她从此迷上了野草,经常按图索骥,不对,是按图索草,奔波在乡间田野,采来各种植物。不认识的就让我上网搜索,居然也培养了我对植物的认识。

我边走边拍,看看这些植物你是否认识呢?

先上几枝猫老师拍的花花,养养眼。从左到右分别是

杏花,朱砂梅,白玉兰

荠菜可以说是最著名的野菜了,此时三月份,阳光下的荠菜都已经开花,树荫下的有的才刚刚出土。

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

更重要的是,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它们一般都会成片分布,不会单打独斗。

采来,洗干净,包荤素饺子都行,也可以炒鸡蛋,做汤,吃不完的可以烫一下,放入冰箱冷冻,随吃随取。最近孩子上网课多可以吃一些。有一些地方还用开花的荠菜煮鸡蛋给孩子吃,据说吃后就能耳聪目明。赶紧试试吧。

草丛里的紫色小花,像星星眨眼。它叫诸葛菜。据说诸葛亮曾经行*打仗以此充饥。

它都在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花,又称二月兰,2-6月开花不绝。花蓝紫色、浅红色或褪成白色,可采其嫩茎叶用开水泡后,再放在冷开水中浸泡,直至无苦味时即可炒凉拌或是做饺子、包子都很好吃。

所需食材:诸葛菜克,玉米面适量,生抽15克,醋15克,玉米油15克,辣椒粉5克,盐2克,蒜20克。

这是我在绿化带里拍的,还是不要破坏为好。

蒲公英也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菜,现在正嫩,可以连根挖出,洗干净,用盐,糖,醋,香油调味,直接当凉菜吃,也可以烫一下剁碎,包饺子包子。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消肿散结,还可以防癌。蒲公英全草皆可入药,等开花时可以采摘下来,晒干泡茶,但是不能过量。

我们小时候要是上火了,妈妈就用这个煮水给我们喝。那时的副业是养兔子,如果兔子有个溃疡什么的,奶奶就让我们挖来蒲公英,她老人家叫这个为鹅儿食(音译)给兔子吃,或者捣碎外敷,很有效果。

现在知道它有保健效果的人越来越多,老头老太太都挥舞着铲子去挖,真害怕把它们吃成了保护植物。(我没挖几棵呀)

这种菜我们叫做野腊菜,坝子,坡上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叶子锯齿状,有的现在都打了花骨朵,属于十字花科。

其实野腊菜就是野芥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我妈妈的做法是把它们腌制几天,掺红辣椒,炒五花肉,也可以炒腊肉,味道可以馋哭隔壁小孩。

直接在开水中过一下,加大蒜炒也很好吃。

泉河坝子坡上原来是很多的,我楼下邻居奶奶在这个季节都挖一麻袋,然后洗净晾干,有腌制的也有晒干以后包素包子用,都是极好的。

这个在野地里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小草,遍地都是,是多年生草本,也叫小蓟,俗名叫萋萋菜,我们那里叫它刺刺芽。又叫刺儿菜,性味甘凉,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急性传染性肝炎、疗疮、痈*等。

有人看它浑身是刺就认为它不能吃,其实它也能吃。要不怎么叫刺儿菜。最多的吃法就是凉拌刺儿菜,把刺儿菜洗净以后,用开水焯一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凉拌。

当然也可以做馅,(中国人认为只要是菜就能包饺子)做菜粥。把菜切细,然后在锅里放水烧开后先加入面粉、豆粉,再加入刺儿菜,烧开几滚以后,就可以食用了,是很美味。

花叶滇苦菜,又叫续断菊,我在绿化树丛里发现了好多,简直是野蛮生长,一不小心都长成灌木。估计还没有人知道吃它,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钙等,能够预防和治疗贫血,清热解*、杀菌消炎。

据说可以蒸着吃,洗净晾干掺上面粉上锅蒸,凉凉后可以佐醋,蒜,香油调制。成品有若有若无的苦味,几乎吃不出来。

说这么热闹,我没吃过,不敢妄言。哈哈~

我们还在一堆茅草中间发现了它们,很惊喜,遇见老朋友了,小时候在河边的土坡上没少拔它们,都是一丛一丛的,我们叫他野蒜,又叫贼蒜、野小蒜、小根蒜、山蒜、野葱、菜芝、小根菜、细韭等;阳春三月正是嫩绿可人。

采回来,切碎,打几个鸡蛋,鸡蛋和香脆的野蒜配在一起产生的味道必然是可口的,而且这是大自然的手笔比那些大棚里生长出来的青菜和养殖的鸡多了几分野味。也可以包饺子,蒜的气味刚好可以和在肉馅里这样就可以去除肉的腥味。

结果我们兴奋的叫声招来了一对老人,他们也开始拔了起来。本来数量就少,这样就更不够吃一顿的了。有财(菜)不外露,说得真有道理啊。

这个草,茎叶碧绿,很让人心生欢喜。长在沟沟坎坎里,很是强势。

它叫土大*别名红筋大*、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野蒿荬、铁蒲扇、包金莲、止血草、牛耳大*、土三七、血当归、化血莲、羊蹄根。

别名好多啊,我记得小时候叫它牛舌秳(不知道可是这个字)但是牛好像并不喜欢吃它。

孩子好流鼻血,有一个朋友介绍一个方子就是用这个草加红糖煮水喝,她的侄子,儿子都喝好了,查了一下,

它的药用价值很多:

清热解*,止血,祛瘀,通便,杀虫。用于肺脓疡,肺结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疖肿*,流行性腮腺炎,疥疮,湿疹,皮炎。

奈何孩子不喜欢那个味道,喝不下去。所以到现在鼻子有时候还流血。

这是婆婆纳,我一直很好奇这个名字的来历跟婆婆有啥关系。

它喜欢生在半阴的环境,开的紫色小花,自有自己的热闹,很是治愈。

我曾经给它移植到花盆里,不久就爬满花盆并垂了下来,一直不知道它有什么用,顺手查查,原来人家也是药:

全草(婆婆纳):淡,平。补肾壮阳,凉血,止血,理气止痛。用于吐血,疝气,子痈,带下病,崩漏,小儿虚咳,阳痿,骨折。

看人家不起眼,原来是低调,深藏功与名啊。不象蒲公英这么高调,都让人快挖绝了。

我们老家人叫它猫儿眼,给兔子薅草时家长都叮嘱千万不要挖它,有*。的确,一掐冒白筋。奈何人家有颜值啊,每一株撑出五个伞柄,每个伞柄上又分为三支,层层叠叠的这么对称,能迷死数学家。

查查它的学名叫泽漆,据说它白色的乳汁状的液体可以制漆,这就是泽漆名字的由来,比起这个它的别名更让我觉得恰如其分。
  五朵云、五盏灯、一把伞、五风草、九头狮子草、倒*伞。

啧啧,听听这名字多么文艺!(最后一个有点恐怖)

4~5月开花时采地上部分,晒干。用量3~9克,煎服,或熬膏,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敷。用治水气肿满、痰饮咳嗽、疟疾、菌痢、瘰疬、结核性瘘管、骨髓炎。

谁说人家只是个百无一用的*草呢?

挖野菜还顺了一株花。

这种花叫做大吴风草,该种根含千里光酸(二甲基丙烯酸),主治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叶含挥发油约1%,主要成分为乙烯醛,用于杀虫。因叶子酷似莲叶,又称“活血莲”与“一叶莲”。

大吴风草不喜阳光,适合在半阴的环境中生长,所以最好是种植在树下或者林间,我在红叶李的树下挖了一棵,回来准备移植在阳台的花盆里。我向来喜欢星星点点,颜色跳跃的小花。

据说大吴风草如果是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一定能开花极为旺盛,甚至都不需要多加照顾。作为懒人这一点深得我心。

温馨提示:

猫老师只是科普一下这些野草,别瞎吃,个人体质不同,万一有啥事,猫老师概不负责吆~

春天里,如果有机会出去放风,别忘了看一看能不能找到猫老师说的这些草呢。

更多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写在惊蛰时的感谢

聊赠一枝春(摄影图文)

草木物候记之二-----结香

种花的启示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