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重阳云游记
(5)
残雪冬阳游少林
请问,新派长篇武侠名作《天龙八部》中,大名鼎鼎的“北乔峰”天下第一,还是名震江湖的“南慕容”天下第一?抑或是奇遇不断,由无名小卒一跃而逆袭为江湖一流高手的虚竹、段誉才是天下第一?其实,他们都不是,“天下第一”是少林寺藏经阁中那位默默无闻的扫地僧人。他不但能躲过巧妙藏身寺中,偷看武功秘笈二十年之久的一流高手慕容博、萧远山的眼力,还能在“降龙十八掌”凌厉的攻势下,将乔峰的生父萧远山“掳走”。
再问,与《天龙八部》齐名的长篇武侠名作《笑傲江湖》中,江湖中人人恐惧的邪门武功“吸星大法”最厉害,还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独孤九剑”最厉害?抑或是华山派代代相传的“紫霞神功”、江湖上邪魅飘忽的“辟邪剑法”最高明?也都不是,江湖中最厉害的武功是少林寺的“易筋经”。只有它能让身拥“吸星大法”、“独孤九剑”、“紫霞神功”三大绝技于一身的侠客令狐冲消除体内数种真气互相冲荡的疼痛而怡养身心。
少林寺,是武侠江湖中人人都欲得之而修炼的七十二武功绝技藏身的地方;少林寺,还是武林世界中泰山北斗耸立、发光的高地和天幕。少林寺强大的生命力就像它所在的少室山上野火烧不尽的草木一样郁郁葱葱,少林寺威震天下的名声就像少室山所在的中岳嵩山一样雄伟高大。
一个冬阳高照、残雪未消的日子,我们一行众人哼着旋律悠扬的《少林寺》电影插曲《牧羊曲》,在“嵩山坳”中少室山下的丛林中徜徉了一番。古刹幽幽,古树参天,古色古香,古韵古芳。少林寺,这光环重重、神秘莫测的佛门道场,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宁静致远、清心明神的禅意图。
巍巍嵩山,峻极中天。太室少室,合抱禅院。少室山脚下,自北魏孝文帝年间,由天竺高僧跋陀创建的少林寺,法轮常转,至今已在“江湖”上耸立一千五百余年了。不过,岁月流逝,风水轮转,在旅游业大兴的今天,当年幽静的深山古寺,已几乎成为闹市区了。
早上八点半,我们从日出的方向迤逦西行,来到了少林寺景区停车场。虽然寒风习习,却挡不住我们寻找“江湖高手”的决心。在这山环林蔽的谷地间,几乎到处都修通了水泥路或石板大路。可是,性喜另辟蹊径的我们,却没有从大路走向寺院,而是另择山道,绕道而行,只为要体验那“深山藏古寺”的律动。
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无声的残雪尚在山坡上酣睡,与它作伴的是那白了头的草儿。每天早上,那阳光都要来寻找它们,提醒它们不要错过古刹的晨钟。而今天,唤醒它们的,又多了我们这一群兴致高昂的“不速之客”。你看,那草儿还似乎有点不情愿呢。我们的出现,打破了这山阴处的清静。那满山静立的树儿呀,也禁不住打扰,将满身的枯叶又脱落了两片。
不时有鸟儿飞起,在旭日的照耀下,蓝天、飞鸟,远山、近树,残雪、小草,组成了一幅静谧灵动的晨光鸟鸣图。那图中,有静立千万年的大山的沉稳,有灵动数十载的游人的活力,有大树的坚韧,小草的顽强,还有鸟儿飞动的轻盈。
晨光千里中,远远的山坳间,一座殿阁露出了“半尖”芳容。那古色古香的殿顶、檐角,在这冬阳高照的山林间,成为了极具妙处的点睛之笔,让这寂静的深山,顿时充满了灵性。接着,第二座、第三座殿阁都依次露出了“芳容”。这“芳容”中有历史,这“芳容”中有沧桑,这“芳容”中更有可以称霸江湖的武学秘笈。
这“芳容”,便是那千年古刹少林寺诱人的“道行”。
伴随着阵阵欢呼雀跃,我们飞奔而下,融入了那郁郁苍苍的丛林中,直奔寺院而去。只见浓浓的古柏林荫中,巨大的方砖平铺的山门广场后,那无数次在武打剧作中出现的少林寺山门,就真真实实地站在了我们面前。山门并不高大,但清帝康熙御书的“少林寺”三个大字却显得气度非凡。
而当我们还在构想少林寺山门前那一次次扣人心弦的“武林大战”的情形时,却意外地发现,山门两侧庄重的红墙上只写着八个大字:大乘胜境,禅宗祖庭。自从我们听说“少林寺”以来,那寺名之上无法剥离的“武”字,到了这里竟然被悄悄抹去了。
为什么大门两边就不写“武林泰斗,江湖高地”这八个大字呢?
且带着一腔疑惑进寺吧,长长的中轴甬道上,串起了七进院落。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达摩亭、西方圣人殿等六座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再加上两侧的钟楼、鼓楼、紧那罗殿、六祖堂、白衣殿、地藏殿等配套建筑,一座占地三万平方米的禅院,便气势恢宏地依次展现在了游人面前。
其间,中轴线上步步莲盘,令人飘飘欲仙;每一座院落内,都古树林立,让人心神飘逸;凡有空地处,都碑刻林立,使人探古深思,难以舍去。
走进大雄宝殿,听听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吧:他舍弃王位,精修四十年,彻悟人生,创立佛法,点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之灯。而步入达摩亭,你会更感动于佛法对人生的引领。为了实现“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教理想,佛教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从天竺辗转而至中土,又一苇渡江来到嵩山,面壁九年,开创了中国佛教禅宗。
自此,佛法在中土大兴,度众生无数。面壁九年哪,需要多大的毅力呢,像我等凡人只能觉得不可思议。
禅宗以专修禅定为主,通过参禅以“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就可达到“身心轻安、关照明净、止息杂虑”的状态。抛开意识形态的争论,不论你信不信佛法,这种“身心轻安、关照明净、止息杂虑”的境界,又能“度化”多少滚滚红尘中“伤痕累累”的俗人哪。因之,为求佛法真传,自幼就开始探究人生奥秘的神光禅师,在40多岁时,于达摩祖师面前毅然断左臂以表诚心,终得真传,悟出真谛,成为了人人敬仰的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天气很冷,而冬阳却暖暖地从碧空洒下,透过林荫空隙照在了游人身上,也暖在了大家心间。残雪在地面欣喜着这激动人心的“光吻”,将生命慢慢升华为了轻盈的云朵。那冬阳可是神光?可是禅理?可是佛法?当你微微有所悟得时,你也正在脱离欲望澎湃的苦海,开始回望那恒稳不动的“岸”了。
你心中还有“武”吗?其实,什么绝技,什么功法,都不过是参禅的一种形式罢了,如若用之去争霸武林、夺取“第一”,只会让自己陷入误区,成为一个“名利客”、糊涂虫。因为,人体、人生动静之间,皆有禅理可言。无论干事创业还是日常生活,抑或是游玩娱乐,都可参禅悟道,明理静心。所以,佛家称我们人身就是道体,得人身就有得道的绝佳机会,我们还执迷不悟个啥呢?
为什么少林寺能成为“武林泰斗”?为什么少林功夫能成为江湖执牛耳者?皆因那大大的“武”字之后还有那更大的“禅”字呀。正如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拜谒少林寺时说得那样:大勇立雪人,断臂得心安。天下称第一,是禅不是拳。
残雪在脚下酣睡,冬阳在天空运转,冷暖之间,也有禅意。步出山门,回望禅院,我的心中有一种异样的安然……
(注:本文.12.20初稿,.05.13修定)
作者简介:
汪重阳,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华传统文化义工,区级政协委员,市级作协会员,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
文化资讯平台
本期作者:汪重阳
责编:谷乡
版式:雪杉
平台声明:作者授权本平台首发,文中观点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