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左一为道峰山营营长宋进长)
我的父亲宋进才,是道峰山营的营长。
道峰山位于韩国首尔市北汉山国立公园东北部,风光秀丽。其最高峰为紫云峰(.5米),周围还有万丈峰、仙人峰、柱峰、五峰、牛耳峰等奇山峻岭。这座山在韩国首尔是小有名气的旅游景地。它在中国人民、中国军人的心中,又多了一份神圣、多了一份敬意!早在67年前,公元年,这座山就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紧紧地联系了在一起。十九兵团64军师团3营,于年5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授予“道峰山营”的光荣称号!它成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辉煌!见证了中国好儿女不可战胜的事实!加快了那场战争的进程!成为那场战争双方坐在谈判桌前,停战和谈的一个重要的法码!
67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了朝鲜战争,战火燃烧到了鸭绿江边。并炸毁我边境村镇,伤及我村民。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的时期。但中国政府、毛主席毅然做出重大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父亲所在的十九兵团接到赴朝参战的命令时,部队正在执行进军西北的任务。初,西北战事已基本结束。祖国的大西北已全部解放。接令后,部队乘火车一路东进,几天后,到达了山东兖州。在兖州休整待命几日后,又乘火车一直开到了丹东。
漫长的途中,军列飞驰。窗外,星星点点的城镇,无边无际的田野,从指战员们眼前掠过。除了列车的轰鸣,一切都像进入了甜蜜的梦境。然而,长长的,不被人们注意到的军列上,有我的父亲,还有我的母亲,他们在同一军列上。但不在同一车厢里。父亲带着一营官兵,齐装满员,个个精神抖擞。分布在4、5节车厢里。母亲在团救护队的女兵车厢里。
十九兵团64军师团3营始建于抗日时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一支打过大仗、硬仗的营队。抗日战争时期,深入华北,以袭击、伏击、阻击、破坏交通等手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参加过百团大战、神仙山保卫战、“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和战略反攻等余次战役。解放战争时期,随师转战冀、热、察、绥、陕、甘、宁等8省,先后参加过解放石家庄、攻克新保安、挺进太原城、进军大西北等著名的战役。但在这种时候,指战员的心还是在在剧烈的跳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血在沸腾!这沸腾的热血奔向长白山麓、奔向一泄千里的鸭绿江!奔向燃遍战火的、指战员要面对的、而又陌生的土地。
父亲说过,年2月16日是他一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傍晚,我们中国军人,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利益、为了和平,离开了自己的亲人、离开了祖国,杀向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第一线,跨过了鸭绿江大桥,进入了朝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这雄壮嘹亮的歌声汇同波涛汹涌的鸭绿江水,响彻在鸭绿江两岸。再见,祖国!再见,亲人!的喊声,激荡在每个指战员的心里!
进入朝鲜后,父亲看到的是,到处的残垣断壁、战火余烟。这对父亲来说是早已经习惯了,他经历过的战斗太多了,战争场面也见的多了。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大大小小的仗,打了近百余场。让父亲感到意外的是朝鲜的气候。他们是从祖国的大西北转战来到朝鲜的。经历过大西北的寒冬。但父亲说,西北下雪时不冷,化雪时,才觉得冷。但朝鲜的寒冷气候,是我们在国内从没有遇到过的。下这么大的雪,就是来自大西北的战士,也没有见过。真是风如刀,雪如剑。有的时候使人觉得连空气都被冻僵了。
年4月22日18时30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关于第五次战役的部署,无论是投入的兵力、战线的阔度,还是预想的效果,都要比第四次战役大的多。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了不起的部署。而他的对手,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亲点的李奇微刚刚接任。他是美军的中将。他是揣着勃勃雄心,抱着首战殊荣的目的上任的。
父亲所在的64军师的任务,是担任志愿军右翼突击团第一梯队,执行战役穿插任务,首先是要歼灭高浪浦里之敌,同时夺取临津桥,强渡临津江,直插仪政府。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协同兄弟部队歼敌重兵集团。并相机占领汉城。
朝鲜的4月,仍然寒气逼人,山背山洼仍盖着厚厚的积雪。在战前动员大会上,父亲叮嘱全营及加强的1营机炮连指战员:要坚决打好出国第一仗!上级指到哪里,我们就坚决打到哪里!攻要像猛虎,守要像泰山!不管遇到的是美国兵、英国兵,还是什么兵都要狠狠地打他们。全营6百余名指导员,士气高涨,个个磨拳擦掌。纷纷递交请战书,、决心书,表示坚决打好出国第一仗。为祖国立功!
4月的23日下午,师投入战斗。父亲率领全营以迅猛的动作,突破前沿,且不恋战,向敌纵深穿插。
临津江是朝鲜中部的一条大江,江面宽百米左右。由于受海潮的影响,江水时深时浅,涨潮时水深齐岸,落潮时,水深也有一米。三营全体指战员在父亲的带领下,冒着敌人的炮火,跳到齐腰深的冰水中,向对岸冲去……
顺利渡江后,三营形成了一箭独发,冲在了全师的最前面。直指仪政府以南的道峰山。在穿插的途中,指战员们边跑边打,边打边跑。向前跑、向前冲。不断有战士被炮弹或枪弹击中倒下,后面的战士来不及救护,只有向前跑,向前冲。前进至金谷里时,三面受敌,父亲冲在最前面,全营冒着猛烈的炮火交替前进!8分钟突破了敌人的阻击,继而又歼灭了敌一个排。在通过加野里附近的公路时,与敌坦克部队遭遇,营指战员用炸药包、手榴弹、60炮炸毁敌坦克4辆、汽车10辆。至24日14时,全营已穿插迂回20小时,突破敌7次拦阻,歼敌百余人,前进里,终于到达了道峰山!并炸毁了山下的公路铁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像一把尖刀插在了敌人的心脏。敌人发现退路被断,为救援被我切断退路之敌,最高指挥官李奇微命令南退的部队组织围攻,并疯狂地向道峰山进行空、炮袭击。飞机投的炸弹、和各种炮弹不停地在阵地上爆炸,山上的岩石被炸成粉沫,泥土陷下几尺深,埋进坑道,堵住猫耳洞。山腰上,炮弹坑套着炮弹坑。碗口粗的柏树像高粱杆一样,被炮弹砍断。
巍峨的道峰山,秀美的临津江见证了这场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较量!
朝鲜的四月,依然是天寒地冻。坚守道峰山的第二天,天上飘起了雪花。指战员的棉衣经过激烈的战斗,炮火的熏烤,汗水浸透了棉衣,雪花落在上面,使之成为冰甲。
坚守在道峰山上三营的指战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火红的战旗,在道峰山上迎风飘扬。
父亲在阵地上,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不断鼓励战士们,坚决堵住敌人,不让敌人前进一步,坚持到大部队上来,就是胜利。并指挥全营,利用战斗间隙,挖坑道、构筑掩体、恢复猫耳洞,父亲说,只有藏好自己,才能消灭敌人,才能坚持到胜利!父亲把打日本鬼子办法,用到了道峰山战斗上。到了夜间,父亲派出以班、组为战斗单位的精干小分队,利用山地有利地形,前出袭扰敌人。打了就回。目的就是为了拖住敌人、拖垮敌人,动摇敌人斗志。在战斗最艰苦,最紧张的阶段,父亲仍留有1个排的预备队,随时准备对敌人实施反冲锋,夺回失去的部份阵地,好钢用在刀刃上。3营6百多名指战员,在父亲的带领下,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冒着敌人的炮火、飞机的轰炸、敌众我寡,忍受着严寒、疲劳、饥饿,象插进敌人心脏的钢刀,在这里战斗了三天四夜!打乱了敌人的纵深防御,阻击了南逃之敌!直到28日于兄弟部队会合后,才奉命撤回。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到4月29日结束。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亲自拟制并下发了一份关于总结第五次战役的电文。该电文共两项内容,其中第二项提到:师团3营能迅速穿插至道峰山,途中电台打掉,还能派人返回联络,是可以插过去的……。请即将该部负责干部姓名报来,以便通报全军嘉奖。以上两项,电到24小时答复。
十九兵团所属师团3营,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道峰山营”的光荣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父亲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彭德怀司令员亲自将英雄勋章戴在父亲胸前。
在多年以后,我也参了军,上了军校,担任分管作战训练工作的参谋。我曾从军事专业的角度问过父亲,一个加强营,几百号人,孤军穿插百余里,远离主力部队,通信电台被打坏,坚守在没有既设阵地、防御工事、也没有空、炮火力支援,更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面对数倍于我,而且是装备精良、有飞机、有重炮、有坦克、又训练有素的美军、英军、李匪军,你们怎么能坚持了三天四夜?父亲的回答很简单: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我想,这就是我军传承至今的红色基因吧?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敌人,即使他再强大,也要敢于战斗!敢于战胜他!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飞机的嘶鸣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喊杀声也早已听不见。如今的道峰山,已经是树木成林、流水环绕。每逢春季,金达莱花开满山坡,鸟儿在自由的欢唱。山间小路上,挤满了匆匆的游人。我们不会忘记,道峰山上的每一块岩石,都浸染着志愿军英烈的鲜血!道峰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掩埋着志愿军烈士的忠骨!
道峰山营,道峰山营,火红的战旗血染成。一往无前打硬仗,抗美援朝立战功。突破临津江,飞越鷹谷峰,尖刀直插敌心脏。道峰山上出奇兵……
这支道峰山营的营歌,至今仍响彻在人民解放军“道峰山营”的营队中。激励着新一代道峰山营的指战员们!他们将一代一代唱响它,一代一代传下去。今后,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唱着营歌,去克服困难。也许,他们还会遇到敌人,相信他们一定会发扬道峰山营的精神,去彻底的战胜敌人!
道峰山,我会永远记着你!